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病,可影响全身各器官。但与眼睛的关系更为密切,可引起白内障、视网膜病变、暂时性屈光不正、眼外肌麻痹等,其中视网膜病变为常见。眼底病变随糖尿病病程加长,发病率逐渐升高。据国内报道病程在5年以下者眼底改变为38%~39%;病程5~10年者发病率为50%~56.7%;10年以上者发病率增至69%~90%。 诊疗原则为及时医治原发病,尽可能延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进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原发病的诊治措施: (1)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根本措施,应在内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药治和控制饮食,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或接近正常水平。多项研究显示,长期稳定地控制血糖可降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减慢其发展。 (2)改变饮食结构。理想的饮食应由高比例的糖类、纤维素、丰富的、矿物质、低含量的蛋白质和脂肪组成。这种饮食结构,可帮助降低血糖,降低胆固醇,延缓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3)控制血压降低血脂。糖尿病患者常合并有高血压或高血脂,因此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应对高血压及高血脂进行诊治。 (4)纠正贫血。对伴随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纠正其贫血状态,将有助于减少硬性渗出量。 改善视网膜的血流状态: (1)抗血小板的凝集作用。 (2)改善视网膜血液供养。改善视网膜的血氧供应,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改善视网膜血液循环。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网膜血液循环。 (4)血浆去除疗法。在上述医治无效时,可试用血浆去除疗法。通过血浆去除技术降低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纤维蛋白酶和a-2-巨球蛋白的浓度,降低红细胞聚集的趋势,通过改变糖尿病患者上述血液成分或功能,将有助于糖尿病的医治,对延缓视网膜病变的进展有一定的作用。在诊疗过程中,应注意液体和电解质的平衡。 加强血--视网膜屏障的作用: (1)减少小血管的渗透性。视网膜小血管通透性增加时,可造成血浆渗漏,血液浓缩,视网膜血管灌注量减少,导致血液循环功能减弱,从而引起视网膜水肿或视神经水肿。氢醌磺酸钙降低小血管的高渗透性,减少小血管内白蛋白和血浆的丢失,减轻血液浓缩,维持视网膜的灌注量。 (2)维持正常血--视网膜屏障。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血--视网膜屏障尚未遭到破坏,应用环扁桃酯可持续性扩张视网膜血管,从而使视网膜血流量增加,以达到维持正常血--视网膜屏障的作用。 (3)减少血--视网膜屏障渗漏。抗组胺药品,可减轻糖尿病患者小血管的通透性。 (4)保护血--视网膜屏障。 光凝诊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基本原理是通过破坏眼底新生血管,去除视网膜微血管梗死区或小血管闭塞区,阻止眼内新生血管的发生和发展,改善视网膜病变区的缺氧状态。此外,激光的热凝固作用可以封闭病变血管,去除其出血和渗出,特别是黄斑和旁黄斑区的渗漏血管,以便保存或改善患者的中心视力。 玻璃体切除术: 当玻璃体积血长期不能吸收或玻璃体纤维增生严重,或伴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时,可行玻璃体切除术,术中根据眼底情况选用眼内激光进行相应的视网膜光凝诊治,或应用眼内填充物,防治病变的进一步发展,以保持有用的视力。 温馨提醒:如您需了解更多详细信息,可以通过电话、网络、微信等便捷渠道向我们咨询,西宁爱尔眼科医院医生将给予您详细的解答! 请不要耽误,及时和我们的医生沟通,以便于早日恢复。 搜索 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