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诊治的两个误区是什么?近视是如何造成的?度数会不断增加?近视诊治的两个误区要了解。相信多数人在学生时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从幼儿园开始不断被老师、家长强调:“不能低头写字、看书;要坐直、身体要与桌面保持一拳头的距离;不能长时间用眼……”这些提醒背后,除了想要预防孩子出现驼背的情况,重要还是为了保护孩子的视力,防止近视的出现。 近视的人数在逐年增长,不少家长或近视人群总是担心近视会越来越严重,与此同时也会寻求各种各样的方式希望将近视诊治,但在这过程却容易陷入某些误区当中,这也是因为对近视缺乏了解所致。 在视力发育过程中,家长若想要预防孩子近视的出现或者加重,则应该先着重了解导致近视的原因,“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近视的原因并不复杂,它可以分成两方面。一方面是先天因素,也便是遗传;另外一方面则是后天环境因素所致。 遗传因素是因为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或者是早产儿出现发育迟缓等先天性的近视。 后天因素大多是因为后天的环境影响眼球的发育所造成的,例如户外活动减少了,此时因为在室内的时间过多;其次是近距离的用眼活动过多了等等。总而言之,不合理的用眼方式、光线、户外活动、用眼过量等因素都容易导致近视的发生跟发展。 近视的度数增加跟近视的发病原因相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近视度数的增加是生理性的增加,一般是在20岁以前,20岁以后的近视患者同人在长个子一样的,到了一定年龄个子便不再长了,同样,眼睛的度数增长的可能性不太大。 而第二类近视度数的增加是病理性,这类人近视度数增长无非是两类原因: 一个是先天性的遗传问题,父母是高度近视的,那他们的孩子眼睛度数增长的速度相对会快得多。因此,有遗传史的人需要谨慎,要用合理、合适的方法去控制近视。 另外相对应的便是因为后天的因素导致,例如过度用眼、户外活动量少等,这些人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导致的近视加深,是可以在合理的矫正、合适的生活方式以及正确的学习方式下进行控制的。 除了引起近视眼的原因,近视眼的诊治更是人们关注的。近视眼是因为眼轴的长度过度延长,造成的一种生理性的屈光状态改变。身高的增长肯定无法“逆向而行”,同样,一旦发生近视以后,是不存在诊治的可能性,这里存在两个误区。 一个误区是在青少年的时期,在眼球发育尚未成熟之前,家长通常会问近视眼能不能诊治?在这个阶段,其实近视眼不是要去诊治它,而是要控制。已经发现了近视便不能让它过度地增长,不能超越身体发育的规律。 第二个误区则是在成年阶段,多数人认为做完近视手术以后近视诊治了,其实不该这样理解。应该清楚近视眼的眼轴延长定型后是无法改变的,近视手术本质上只是通过在眼部表面的角膜上做切削从而去改变眼睛的屈光度数。 综上所述,近视眼睛的度数和人的身高发育一样无法逆转,出现度数的增加是视力发育期间由先天性因素和后天的环境共同影响的。此外,在出现近视之后,诊治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而是要在发育期间及时控制度数的增长,或者成年之后采取近视手术,做眼部角膜的切削来改变屈光度数。 以上便是为您提供的相关解答,如果您还不了解,欢迎拨打银川爱尔眼科医院的电话、或登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便捷渠道向我们咨询预约,我们的医生会详细地解答您提出的眼科问题。 责任编辑:王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