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如何诊断儿童斜视 (需要做哪些检查) 斜视的诊断较为复杂,医生详细询问患儿病史和细致的检查是做出准确诊断的关键。 1)询问病史 医生需要仔细询问家长及患儿,斜视的发病时间和发生频率,是单眼斜视还是双眼交替斜视,斜视是恒定的还是间歇发作的,是否有复视,是否有伴随的头位,是否有诱发因素(比如发热、外伤、疾病或长时间玩手机等)。医生还需要知道患儿是否有全身性疾病,以及既往诊治情况。 2)视力、屈光和眼部检查 接下来医生需要对患儿进行视力、验光、角膜曲率、眼轴等方面的检查,来评估孩子的屈光状态。同时还需要进行外眼、裂隙灯、眼压、眼底照相等眼部检查,是否有上睑下垂、先天性白内障、儿童眼底疾病等器质性疾病。 3)眼位和眼球运动 (1)角膜映光法 角膜映光法是常用的检查斜视度的方法,我们将手电筒放在患儿的正前方,让患儿注视手电筒,我们观察映光点在黑眼珠的位置,当光点位于偏斜眼的内侧,即黑眼珠向外,则该眼属于外斜;当光点位于偏斜眼的外侧,即黑眼珠向内,则该眼属于内斜。 (2)遮盖检查 对于间歇性外斜视,在疾病的早中期,患儿大多数情况下眼位呈现为正位,在疲劳和发呆的时候,其中一个眼会外斜。因此在检查的时候,需要遮盖一眼,打破双眼的融合,诱导出斜视的状态。 ①遮盖-去遮盖法: 患儿在平时情况下,眼位为正位,医生用遮眼板遮盖右眼,让患儿左眼注视,遮盖5~10秒后,当我们撤走遮眼板的时候,发现右眼呈现为外斜的状态,接下来我们还可以观察到,右眼会由外向中间移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②交替遮盖法: 用遮眼板遮盖这个孩子的右眼,然后迅速将遮眼板移到左眼,反复多次,可以观察到双眼交替地由外向中间转动,这个是交替遮盖法。对于内斜视的患儿,进行交替遮盖时,可以观察到双眼交替地由内到中间转动。 (3)三棱镜检查 三棱镜检查是准确的测量斜视角的方法。将三棱镜置于斜视眼前,将顶端朝向眼位偏斜的方向,由于该患儿为外斜视,需将三棱镜的顶端朝向外侧,三棱镜的基底在内侧,让患儿注视手电筒或者视标,进行交替遮盖,观察患儿眼球移动的情况,并逐渐增加三棱镜度数,直至眼球不再移动为止,此时为斜视的中和点,所持的三棱镜度数即为该患儿实际的三棱镜斜视角度,以Δ表示。 (4)同视机检查 让患儿双眼同时观看同视机中的画片,检查时一眼注视画片的中心,检查的医生把对侧眼的镜筒调整到被检查眼发光点位于瞳孔的中间,在刻度盘上可以直接读取斜视度数,也以Δ表示,这个检查结果为客观斜视角,可以帮助诊断和手术设计。 (5)眼球运动功能检查 医生对孩子进行单眼运动检查,观察单眼是否有运动受限。还可以进行双眼运动检查,让患儿注视手电筒或小的玩具,跟随目标沿着“米”字方向,观察患儿九个运动方向的眼位,对于判断垂直斜视、麻痹性斜视等特别有帮助。 (6)歪头试验 眼性斜颈由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引起,患儿为左眼上斜肌麻痹,表现为左眼上斜视,由于左右眼视线不在一个平行线上,患儿会习惯性地往右侧歪头作为代偿,即头向右肩倾斜。而进行歪头试验时,将患儿的头快速向左肩倾斜时,左眼会上漂,即歪头试验阳性。 4)双眼视功能检查 评估儿童的知觉状态是评估斜视重要的项目,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是Worth四点灯和立体视检查。 儿童斜视的诊治方法有哪些 斜视诊治的主要目标是恢复双眼视觉功能,儿童斜视一经确诊即应开始治。 1)非手术诊治: (1)光学矫正 对于内斜视患儿,在散瞳后,远视度数需要足矫(完全矫正);对于调节性内斜视,初始需要足矫远视度数,在后期随访过程中,在眼位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可尝试逐年慢慢减小远视戴镜度数。对于外斜视合并近视的患儿,近视度数需要足矫。 (2)弱视诊治 弱视一旦诊断明确,必须尽早治。治弱视,不仅可以提高视力,还可以改善融合控制情况,提高斜视手术的成功几率。 (3)三棱镜诊治 目前三棱镜诊治主要应用于急性共同性内斜视、连续性内斜视等。外斜视行斜视矫正术后发生的内斜视称为连续性内斜视,在排除下斜肌异常后,可行三棱镜诊治,一段时间后,内斜视的度数可逐渐减少。 (4)肉毒素诊治 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展神经麻痹等疾病中有一定的疗效,但鉴于肉毒素潜在的医疗风险,肉毒素在儿童中的应用仍需慎重。 2)手术 斜视手术包括肌肉减弱术、肌肉加强术,以及水平肌肉垂直移位术。 温馨提醒:如您需了解更多详细信息,可以通过电话、网络、微信等便捷渠道向我们咨询,并能通过微信公众号在线挂号,西宁爱尔眼科医院医生将给予您详细的解答! 请不要耽误,及时和我们的医生沟通,以便于早日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