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检查视力,常会听到医生说弱视、屈光不正,二者是一回事吗?如何防治?听听医生怎么说! 弱视≠屈光不正 虽然都是看不清,但弱视跟远视、近视等屈光不正并不一样。 屈光不正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而在视网膜前或后方成像。它包括远视、近视及散光。 弱视则是在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等异常视觉经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正常儿童,且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屈光不正是可以被矫正的,通过配戴合适度数的眼镜,都可以矫正到正常同龄人的视力。而弱视不管通过什么光学手段,戴了眼镜都不能使视力达到正常同龄人的水平。 弱视的视力之所以不能被矫正,是因为视觉中枢限制了弱视眼能看清的水平。好的眼睛好像高端的单反相机,拍出来的照片分辨率高,细节清楚。而弱视的眼睛像是比较低配的手机前置相机,拍出的照片分辨率低,成像模糊不清,甚至有一些物体可能拥挤在一起。 这两个相机的镜头可能都是好的,但是因为内置的处理器规格不同导致对同样的景象分辨率不同,这个处理器好像我们的视觉中枢。所以,如果不升级或提高处理器性能的话,加再多额外的镜片都不能使它的分辨率提高。 弱视医治有个关键期 想要避免这种一生无法医治的遗憾,并不是完全没办法。 我们的视力是在出生以后逐步发育提高的,像身高、体重一样,这个时期被称为视觉系统发育的敏锐期,大约指从出生到10岁左右,其中0~2岁比较关键。如果能及早发现弱视,在视觉发育关键期内进行有效医治,弱视患者的视觉功能是完全可以康复的。 不同年龄,视力这样测 如果想及早发现孩子是否弱视,需要了解视觉系统发育敏锐期不同阶段的视力情况,可以对照下表进行测试,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医治。 1、新生儿(0-2个月) 小宝宝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他(她)眼中的一切都是模模糊糊的,只能对光照产生简单的注视和跟随反应,瞳孔会在光照时缩小。 2、婴儿(2-6个月)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能产生比较准确的注视和眼球追随运动,可以对熟悉的物像有明确的反应,比如,宝宝开始稳定的注视妈妈的面孔,并且跟随妈妈的面孔转动眼球。 3、6个月-2岁 这个阶段注视的能力更准确,开始注视感并触及兴趣的物体,比如颜色鲜艳的玩具、好吃的食物。眼球跟随物体运动也更加准确而平稳。但此时活动的范围仍有限,他们的眼睛大多数用于近距离的活动,看远处的视觉功能发育晚于看近处的视觉功能。 4、3-5岁 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视力不断提高,如果家里有视力表,或者在医院进行视力检查,视力应该能接近或达到0.5,同时双眼视力相差不应超过2行。 5、5-6岁 学龄前阶段的视力应该要在0.8或以上,且双眼视力相差不超过2行。 6、7岁及以上 视力检查基本能达到1.0或以上,且双眼视力相差不超过2行。 以上便是为您提供的相关解答,如果您还不了解,欢迎拨打青海爱尔眼科医院的电话、或登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便捷渠道咨询预约,青海爱尔眼科医院的医生会详细地解答您提出的眼科问题。 |